【🔓解鎖新生】IVA債務重組 vs DRP債務舒緩 vs 破產|三大財務急救方案深度解析

· 4 min read
【🔓解鎖新生】IVA債務重組 vs DRP債務舒緩 vs 破產|三大財務急救方案深度解析



「每個月被銀行追數追到想逃去南極...」坐在茶餐廳角落的阿明用力攪動凍檸茶,玻璃杯壁凝結的水珠像極了他這三年來擦不完的冷汗。手機螢幕突然亮起,又是那個熟悉的02開頭號碼。這已經是今天第七通未接來電。


───

🔥【全港負債者都在問】
究竟該咬牙硬撐?選擇債務重組?還是乾脆破產重新來過?我們連夜採訪23位過來人,整理出這份「債務逃生實戰手冊」。 債務重組邊間好

───

💡第一章:當負債成為日常
走在彌敦道霓虹燈下,每三個低頭族裡就有一個在查銀行餘額。根據金管局最新數據,2023年個人破產申請較疫情前暴增218%。那些看似光鮮的上班族,西裝口袋裡可能都揣著四五張「紅色炸彈」(催款信)。

【真實個案】任職保險經紀的Cindy月入4.2萬,卻陷入「卡冚卡」的惡性循環。最低還款額就像滾雪球,三年間從8萬滾成47萬。「最崩潰那次,我在ATM前按了半小時計算機,發現連最低還款都湊不齊...」

───

💼第二章:專業方案比拚

✔️ IVA個人自願安排

「這就像跟債主們開圓桌會議。」擁有15年經驗的債務重組專家黃律師比喻。透過法律程序將多筆債務整合,最長可分60期攤還。最大優勢?保住你的居屋公屋,不必變賣家當。




✔️ DRP債務舒緩計劃

適合仍保有穩定收入者。銀行職員私下透露:「其實我們更樂意接受DRP,畢竟能收回本金。」曾有客戶成功將月供從3.8萬降至9千,關鍵在於要拿出令人信服的收支計劃書。


⚠️ 破產令

「別被『四年後重新做人』這句話誤導!」過來人阿傑在網誌寫道:「整整1470天不能開銀行戶口、不能買機票、連換新手機都要報備。」但他也坦言,這確實是斬斷債務鏈最快的方式。

───

📊第三章:生死抉擇計算機

我們設計了簡易評估表(建議收藏):

1. 總負債是否超過年薪2倍?
2. 有無抵押資產(房產/車位)?
3. 未來三年收入是否穩定?
4. 能否承受信用評級歸零?

若答案出現2個以上「否」,IVA可能是最佳選擇。但要注意!政府認可的持牌顧問機構名單,每年都在更新...

───

💬第四章:過來人真心話

「申請IVA後,我學會把星巴克換成茶記奶茶。」成功減債78萬的陳先生苦笑:「但你知道嗎?當收到最後那張清償證明時,我在郵局門口哭得像個傻瓜。」


選擇破產的李小姐則分享:「母親節那天,我用現金買了束20蚊的康乃馨。收銀阿姐看我的眼神,比從前刷黑卡時更溫暖。」

───



📝第五章:簽字前的7個魔鬼細節

1. 小心「代辦費陷阱」:正規機構通常分期收費
2. 強積金是否受保護?答案因方案而異
3. 千萬別隱瞞任何債務!債主會交叉比對
4. 海外資產申報範圍比你想象中廣
5. 保險單現金價值可能被納入計算
6. 部分專業資格或受影響(如會計師牌照)
7. 破產期間兼職收入需即時申報

───

🌟第六章:黑暗盡頭的微光
某個雨夜,阿明終於走進顧問公司。三個月後,他在利東街擺起車仔麵檔。「雖然要還到2028年,但至少每晚收攤時,手機裡不再有未接來電。」鐵鍋翻炒的香氣中,他沖我眨眨眼:「你信嗎?我現在覺得,還債的日子比欠債時更踏實。」

───

📞最後提醒:

當你讀到這裡,可能正處於人生最焦慮的時刻。但在按下「清空銀行戶口」的核彈按鈕前,請務必預約專業諮詢。全港有37間非牟利機構提供免費債務評估,就像財務版的急症室,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踏出那通救命電話。